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4月12日,通信学院党委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及委员参观了北京大学红楼,学院理论导师王欣媛、党建辅导员康延参加本次活动。
王欣媛老师凭借深厚的党史知识,为大家讲解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的生动历史。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手稿、毛泽东同志工作过的阅览室……面对一件件文物,学生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坎坷而又精彩的年代,感受到了无数有志青年在面对国家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用实际行动唤起民族的觉醒,挺起民族的脊梁。结合文物,王老师与学生党员们一同讨论那个年代的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不仅让参加活动的学生党员重温了红楼所见证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更让学生党员深刻思考应该如何将红色基因进一步发扬光大。
作为学生党员,特别是学生党支部书记委员,更要脚踏实地、注重学习,依靠实干与学习建设党支部,依靠实干与学习丰盈羽翼,依靠实干与学习担当起新时代的责任。
活动结束后,学生党员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进一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自己的理想信念,今后一定牢记使命,不负时代重托,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奏响青年担当作为的新时代强音。
知识扩展: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反帝爱国群众运动,既五四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北大红楼始建于1916年,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其通体用红砖砌筑,故名“红楼”。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还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诞生地。许多革命先烈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毛泽东等都曾在此工作,留下历史印记。
撰稿:唐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