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3044永利(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勤信实验班)2024版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勤信实验班培养方案

一、概况

作为卓越新工科人才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2024年起,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组建了电子信息工程(勤信实验班),以高水平科研创新引领高质量人才教育,旨在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电子信息工程(勤信实验班)依托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和一流的教学方法,采取择优选拔、重点培养、充分保障的方式,“一生一策”,全程导师制,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系统性思维,善于综合应用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能解决未来科学问题和工程挑战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培养目标

秉承“智慧电子信息系统”的专业特色,以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以培养“专业基础雄厚、学科交叉创新、卓越发展引领、创新素养提升”的电子信息工程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按照“一生一策”原则,采用“1+3”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突出技术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等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智能化建设培养卓越工程师,使之毕业后五年左右成为科研机构、政府机关、高新技术企业的新锐人才、骨干精英和中坚力量。具体应达到下列目标:

(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乐于服务社会,理解和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2) 能够适应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和现代工具的发展,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在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智慧感知等领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作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

(3) 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承担项目管理和团队负责的主动精神和能力,能在跨文化、跨学科等背景下完成复杂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工作;

(4) 具有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面向未知问题的主动探索精神,通过教育和其他途径不断完善认知、提升自身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5)具有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面向科学技术趋势和产业发展需求,运用创新思维,能够提出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方法,体现创新能力。

三、毕业要求:

根据本专业勤信实验班人才培养目标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特色,并结合电子信息行业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社会人才需求和行业的发展需要,提出了现阶段勤信实验班毕业要求。勤信实验班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用于描述、推演、分析、解决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方向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电子信息系统研发全过程的工程实践中,能够设计针对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方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方向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解决方案分析、实验方案设计、调试与操作实验系统和设备、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等,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计算、设计、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信息领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评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思想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合作公事,在电子信息系统研发全过程的工程实践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高层次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电子信息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四、学制与学位

1. 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即修业年限为36年。

2. 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合格标准

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成绩合格,修满规定的学分。

六、专业主干学科、核心课程

1. 专业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2. 专业核心课程:信号与系统、人工智能基础、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硬件系统、数字图像处理。

七、课程与实践体系结构图

本科生课程体系由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专业教育类课程等模块组成。本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结构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八、对培养方案的必要说明

1. 通识教育选修环节中的第一至第六模块的具体课程请在选课系统中自行选择,建议在前3学年内修完,为后面的课程学习留足时间。

2. 为了培养学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在专业选修实践课中设置了5类“专业自主实践课”:开放实验类、专创融合类、创新创业类、科研项目类和学科竞赛类。这5类课程不是某种固定的课程,而是学校/学院每年定期发布的特定活动/比赛/项目。根据学校/学院文件,这些活动/比赛/项目会被认定为5类中的某一类。学生自愿参加这些活动/比赛/项目,通过考核后,可以凭借相应的证书/成绩等去申请相应类别课程的学分。学生一般应在前3学年先行参加这些活动/比赛/项目,第6学期在选课系统中选上相应类别的课程,并由学院在第7学期完成课程成绩认定。对于属于同类“专业自主实践课”的不同活动/比赛/项目,课程成绩仅被认定一次。

九、附表

附表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表

附表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分学期教学计划进程表

附表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时学分分配表

附表4: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1 电子信息专业勤信班理论教学体系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勤信班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