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3044永利(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24版)

一、专业简介

“万物智联”的物联网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不仅具备时代特色鲜明、学科交叉基础雄厚、产学研用结合紧密、系统工程能力突出的工程化特色,更融合了5G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以及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将有力推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首都,面向行业,以现代计算机、通信、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应用平台,重点突出我校在智慧感知、信息传输与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本专业2021年入选“双万计划”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进入软科全国专业排名A类,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同类专业第2名。坚持立德树人,突出综合素质教育、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努力打造“就业有优势、深造有基础、发展有信念”的高质量成才模式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感通一体智慧物联”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新时代国家战略和首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政治坚定、道德高尚、基础扎实、专业精深、素养全面、身心健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实际工作,具体达到下列目标:

1.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行业使命感,坚守工程伦理,政治坚定,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具备计算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具有较强的感知、通信、计算、电子相关理论与工程应用创新能力;

3. 具备能够在工业信息产业及其他行业运用物联网、通信、计算机相关技术研究开发新型应用系统,解决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 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能够把握物联网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规范,并将其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实践中;

5. 具有国际视野、学科交叉融合、沟通交流、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用于描述、推演、分析、解决物联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物联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逻辑和系统思维、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物联网领域感知、传输、信息处理与智能应用方向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采集与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处理与智能应用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物联网领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物联网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思想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1. 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即修业年限为36年。

2.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合格标准

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成绩合格,修满规定的学分。

六、专业主干学科、核心课程

1.专业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2.专业核心课程智能信息感知基础、传感网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

七、课程与实践体系结构图

(一)课程体系结构图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为依据,以专业知识主体为线索,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四位一体、有机融合、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课程体系,课程之间相互支持与衔接,课程体系突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协调,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 1 所示。

(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

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实现了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企业课程四年贯穿,突出实践教学在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作用。

八、对培养方案的必要说明

(一)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4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为指导。

(二)专业选修实践课中设置了5类“专业自主实践课”:开放实验类、专创融合类、创新创业类、科研项目类和学科竞赛类。学校/学院定期发布的一些活动/比赛/项目会被认定为5类中的某一类,学生可以凭借相应的证书/成绩等去申请相应类别课程的学分。学生一般应在前3学年先行参加这些活动/比赛/项目,第6学期在选课系统中选上相应类别的课程,学院在第7学期完成课程成绩认定。同类“专业自主实践课”的不同活动/比赛/项目,课程成绩仅认定其中一项,不能累加。

(三)本研一体化课程为学院开设的可供本科生学习的研究生课程,本科生选修相应课程后可认定为专业选修课学分,若继续本校读研,可认定为研究生学分。

九、附表

附表1: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表

附表2:物联网工程专业分学期教学计划进程表

附表3:物联网工程专业学时学分分配表

附表4: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图片4.jpg

1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图片5(1).png


2 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