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名称(公章): 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
专业学位点负责人: 周金和
学院负责人: 李学华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领域:人工智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方向:智能信息通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专业代码:085410
一、专业类别(领域)简介
由于新型材料、量子与纳米技术的不断突破,大大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微机电系统(MEMS)和微纳结构器件的发展,以及微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及芯片制造技术功能和规模的持续进展,不断地推动了新的技术变革。电子信息技术正在向高速化、绿色化、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我校电子信息类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光电、仪器仪表、控制、通信、计算机、电子等专业领域,以及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生物信息、量子信息等新兴方向紧密关联的专业学位。
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美国奥克兰大学(Oakland University)合作举办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项目,纳入国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该项目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获批的研究生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旨在引入具有先进性、高水平的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两校理工学院的综合优势,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中国情怀的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定位于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科学严谨、求真务实,掌握电子信息某专业领域或技术方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规范,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研究生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电子信息类专业围绕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通过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支撑和配合、产学研的相互促进、实践环境和条件的综合利用,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类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适应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具备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面向生产和科技开发一线,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向
1.信号处理与信息融合
本研究方向以实现各种场景的信息一体化融合技术应用为目标,将信号处理技术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有机结合,研究泛在环境下的智能信号处理和信息感知融合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重点研究雷达信号处理、智能交通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和智能视频分析、多源信息融合处理、虚拟现实、电磁探测成像等技术的工程设计与开发。相关成果可以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交通与安防、生物特征识别等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无线移动通信技术
本研究方向面向工程应用,以保障节点之间的有效性、可靠性通信为目标,将无线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应用于复杂环境,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通信信号分析处理技术及实现方案,构建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无线通信架构,为实现绿色可重构的无线环境愿景奠定基础。相关研究内容为大幅提升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能力、智能化水平以及工程应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3.空天信息网络工程
本研究方向面向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技术应用发展需求,开展空天通信网络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速超高速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高性能计算与分布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应对空天地海一体化无缝信息互联互通的挑战。主要研究卫星通信系统、新一带互联网技术、宽带交换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抗噪声信号处理高效率调制解调技术、时空信号处理技术等。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系统、智能空间信息系统提升网络通信能力,为实现未来网络针对全时全域全空通信和网络互联互通的需求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4.智能芯片与异质集成
本研究方向面向智能传感与动态监测、高速通信与网络计算、边缘侧人工智能计算等新兴战略性应用的迫切需求,开展智能芯片与系统集成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高速互连网络信息论与信道建模,高速传输硬件信号/电源完整性/电磁兼容性设计,光纤通信、硅基光电子、光信号生成及处理技术,图像传感器三维集成技术,智能传感与高速信号处理微系统,感存算一体芯片等。相关研究内容为实现高能效信号信息处理、云端-边缘一体的高速人工智能计算、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的可重构泛在连接等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四、培养方式
我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主要在实践基地完成。在满足我校电子信息类培养方式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本方向培养方式主要特色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必修环节)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6学分,允许研究生经学院批准后在京内“双一流”高校选修部分课程;
2.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科研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本学科企业工程设计和科研实践,并考核合格;
3.鼓励研究生参加行业前沿讲座和创新创业活动,学分由学院按规定程序认定;
4.企业行业实践须依托电子信息类专业方向科技处立项的在研科研项目,在实践基地进行,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加企业行业实践,学分由学院按规定程序认定;
5.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并进行交流;参加校内/外学术讲座15次。
学生第一年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进行学习,完成约26学分的培养计划;学生课程成绩和外语水平达到奥克兰大学要求者,第二年可赴奥克兰大学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校园攻读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生在奥克兰大学至少完成约24学分的规定课程,可获得奥克兰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未赴奥克兰大学学习的项目学生,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进行学习。学生第三年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完成企业实践培养环节,并完成毕业设计。完成培养计划并经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全日制最长修业年限为四年,均包含休学时间。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最低课程学分为26学分。课程学习原则上安排在入学后前2个学期内完成。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课程设计 教师来源 |
|
学位课 |
公共基础课 |
MARX50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必修(8学分) |
BISTU |
MATH524 |
高等工程数学B |
32 |
2 |
1 |
BISTU |
|||
ENGL5500 |
英语 |
64 |
4 |
1 |
OU |
|||
专业基础课 |
EE5061 |
现代数字通信 |
32 |
2 |
1 |
必修(8学分) |
BISTU |
|
EE500 |
现代信号处理 |
32 |
2 |
1 |
BISTU |
|||
COM502 |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 |
32 |
2 |
1 |
BISTU |
|||
EE5063 |
分数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应用 |
32 |
2 |
1 |
BISTU |
|||
EE5551 |
Systems Optimization and Design |
64 |
4 |
1 |
OU |
|||
EE5552 |
Signal and Linear Systems Analysis |
64 |
4 |
2 |
OU |
|||
EE5550 |
Mathematical Analysis for Engineers |
64 |
4 |
2 |
OU |
|||
非学位课 |
公共选修课 |
MARX53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2 |
必选,二选一 |
BISTU |
MARX531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6 |
1 |
1 |
BISTU |
|||
UNI500 |
工程伦理 |
16 |
1 |
1 |
电子信息类专硕须修读 |
BISTU |
||
UNI501 |
知识产权 |
16 |
1 |
1 |
至少选修2学分 |
BISTU |
||
CS525 |
人工智能 |
16 |
1 |
1 |
BISTU |
|||
ENGL510 |
英语学术交流与演讲 |
32 |
2 |
1 |
BISTU |
|||
EE5500 |
工程之美 |
16 |
1 |
1 |
BISTU |
|||
专业选修课 |
EE5064 |
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 |
16 |
1 |
1 |
必修 |
BISTU |
|
EE5012 |
图像处理与图像理解 |
32 |
2 |
1 |
至少选修5学分。 《信号检测与估计》为本研一体化课程 |
BISTU |
||
EE541 |
信号检测与估计 |
32 |
2 |
1 |
BISTU |
|||
ICE512 |
绿色网络通信技术 |
32 |
2 |
2 |
BISTU |
|||
EE5065 |
无线通信先进技术 |
32 |
2 |
1 |
BISTU |
|||
ICE510 |
深度强化学习与信息处理 |
32 |
2 |
2 |
BISTU |
|||
EE5553 |
Optical Measurement and Quality Inspection |
64 |
4 |
2 |
OU |
|||
EE5554 |
Embedd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64 |
4 |
1 |
OU |
|||
EE5555 |
Deep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s |
64 |
4 |
2 |
OU |
|||
EE5556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anufacturing |
64 |
4 |
2 |
OU |
|||
EE5557 |
Applications of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
64 |
4 |
1 |
OU |
|||
EE5558 |
Embedded System Design with FPGAs |
64 |
4 |
2 |
OU |
|||
EE5559 |
Principle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s |
64 |
4 |
2 |
OU |
|||
EE5560 |
Random Signals and Processes |
64 |
4 |
2 |
OU |
|||
EE5561 |
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Theory |
64 |
4 |
2 |
OU |
|||
必修环节 |
实践环节 |
COM571 |
专业实践 |
8周 |
8 |
3-6(3-5) |
必修 |
BISTU |
UNI503 |
形势政策教育 |
不计学分 |
1-4 |
必修 |
BISTU |
|||
UNI504 |
心理健康 |
1-4 |
BISTU |
|||||
UNI505 |
实验室安全教育 |
8 |
不计学分 |
1 |
BISTU |
|||
UNI506 |
劳动教育 |
1-4 |
BISTU |
|||||
EE561 |
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实践 |
1 |
BISTU |
|||||
EE598 |
文献总结及开题报告 |
3 |
BISTU |
|||||
EE599 |
学位论文 |
6 |
BISTU |
七、专业实践要求与考核
专业实践可采取企业行业实践、课程实验等形式来进行。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年。企业行业实践内容应符合电子信息类专业方向培养要求,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协商决定,须依托电子信息类专业方向科技处立项的在研科研项目,在实践基地进行,学分由学院按规定程序认定,应提交具有一定深度和独到见解的实践总结。课程实验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从本方案工程实践必修环节的课程中选修,须按照要求完成课程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第二年前往美国奥克兰大学学习的学生,其企业实践活动由中外双方导师共同协商确定,可在国内和国外分别完成部分内容。
八、学位论文工作
课程学习结束后,研究生必须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最迟在第三学期做开题报告,确定论文题目,并开始进行研究工作。第二年前往美国奥克兰大学学习的学生,其开题报告在奥克兰大学完成。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字数一般应不少于2万字。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可根据行业特点,采用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等形式,但必须来源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方向的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选题要求
选题应聚焦本行业领域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前景,是工程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专业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较好的推广价值,主题要鲜明具体,避免大而泛。选题范围可以涵盖但不限于: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设计或研究专题;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的引进、消化、吸收、应用或再创新;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规划或研究;工程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法研究和实验开发;技术标准制定或其他。
2.内容要求
专题研究类论文应运用电子信息类专业领域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对研究专题进行系统科学分析、提出假设并开展实验或仿真研究,建立解决方案。鼓励在此基础上对本专业领域知识进行提炼创新。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核心内容应包括:
(1)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多渠道调研国内外同行业代表性生产企业、用户单位的反馈,掌握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建模、实验、模拟仿真等研究,鼓励论文成果在工程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2)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选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建模、技术研发等手段开展研究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实验结果可复现。
(3)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
3.规范要求
专题研究类论文撰写应符合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表述流畅,图表规范,数据可靠,文献引用规范。工作量饱满,应在导师组指导下独立完成;若涉及团队工作,应注明属于团队成果,并明确个人独立完成的内容。
正文一般应包括:选题所涉及的工程背景、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问题的难点与研究意义、拟解决问题的初步解释框架或一系列研究假设、问题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结果的应用或验证、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参考文献、致谢等。论文应符合写作规范,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主要内容及要求如下:
(1)绪论。阐述选题背景、必要性以及拟解决的主要工程问题,对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应用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2)研究与分析。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建模、实验、模拟仿真等研究。
(3)应用或验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或进行验证,并对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局限性等进行分析。
(4)结论与建议。系统地概括应用研究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结论;简要描述成果的应用价值,并对未来改进研究进行展望或提出建议。
4.水平要求
专题研究类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深度,相关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正文部分应综合应用电子信息类专业领域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技术或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证等,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
在攻读学位期间,依据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论文评阅、答辩方式按照《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及抽检工作的规定》实施。
要求学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含录用)期刊论文或发表学术会议论文至少一篇,或受理发明专利1项,学术成果需满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要求》及附件《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要求》中的相关规定。学位申请、审核、授予过程,按照《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实施。
专业负责人签字:
学位分委会主席签字:
附件
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要求
通信发〔2020〕5号
一、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要求
发表(含录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或 EI/SCI 检索的期刊论文 1 篇,或发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1 篇(以发表当年 CCF 最新版学术会议论文目录为准),学术成果署名及内容满足学校关于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要求相关规定。
二、电子信息类——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要求
发表(含录用)期刊论文或发表学术会议论文,或受理发明专利 1 项,学术成果署名及内容满足学校关于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要求相关规定。
三、学术成果方面的突出成果要求
根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校学位发(2020)7 号,以下简称《细则》)第三章第七条第二目,针对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未达到 70 分,但不低于 65 分的硕士学位申请者(含学硕和专硕),学术成果方面的突出成果要求如下:
发表(含录用)EI/SCI 检索的期刊论文 1 篇;或发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 A/B 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1 篇(以发表当年CCF 最新版学术会议论文目录为准)。学术成果署名及内容满足学校关于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要求相关规定。
《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要求》自 2020 级学生开始施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