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17第四届全国虚拟仪器大赛中,通信学院沈冰夏老师指导的“混色3D打印系统”荣获“前沿工程应用组”一等奖;光电学院郭阳宽、张晓青老师指导的“体感人机交互的情感宣泄系统”、“品质生活-私人‘氧吧’”分别荣获“软件组”二等奖、“创意孵化组”三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荣获一等奖的Print Dream代表队由通信学院14级本科生管宇鹏、张雨以及计算机学院15级本科生付子昂组成。自2016年11月开始准备竞赛作品,历时8个月,设计并完成了包含颜色设置、3D打印效果预览、混色3D打印、打印机调试及远程实时监控等功能的一整套完整的混色3D打印解决方案,实现了无需更换喷头、耗材,无需后处理,一次成型多色、渐变色的3D打印。比赛期间及后期的展示过程中,Print Dream团队的3D打印作品以“超高的颜值”吸引了众多评委、NI公司负责人、记者、其他高校师生的围观、询问以及赞叹。
光电学院由王玥、王亚洲、庞新蕊、孟帅、刘小龙5位同学组成的“小太阳队”参加软件组决赛,题目是“体感人机交互的情感宣泄系统”,设有呐喊、倾诉、暴打、K歌、语音连线等多种宣泄方式,构思巧妙,情景到位,最终获得了二等奖。他们的情感宣泄小屋在比赛现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评审专家们也兴致勃勃地进到小屋中亲身体验一番。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官方公众号对这一参赛作品进行了点名报道,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电学院另外一支队伍是由张艳、王猛、刘星余、黄佳兴、姬松松五位同学组成的“天韵”队,他们参加创意孵化组决赛的题目是“品质生活,私人‘氧吧’”,获得三等奖。
全国虚拟仪器大赛自2011年启动以来,先后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连续举办三届,累计有500余所高校派出4000多支代表队参赛,共提交创意作品近2000件,已成为全国工科类院校公认的虚拟仪器领域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本届大赛设置了软件组和创意孵化组,并首次设立工程应用和职业技能两个独立组别。来自全国158所高校的915支队伍报名参赛,实际征集到学生创新作品631份,涉及众多学科与实际工业应用领域。在7月17日的决赛现场,来自海峡两岸45所高校的61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共评选出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45项。5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