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考研学生 确立人生方向
——通信1201班考研交流会
随着12级的学生进入大二紧张的学习,同学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前途。面对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和繁重的就业压力,本年级越来越多的同学考虑到考研深造。但不少人对考研问题存在误区、不解、甚至是困惑,这些将会影响到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甚至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学生的考研动员和考研指导,加强学院往年的优秀毕业考研学子和在校学生的经验交流,帮助在校学生看清形势,解除疑惑,端正心态,树立信心,规划自己的未来,2014年3月11日晚上19:00,学院邀请到包含学院09级学生曹慧文在内的4位清华大学研究生,为通信1201班的同学们传授考研经验与考前心态。
4位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分别对自己的考研经验进行了介绍。首先是本科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的杜晓倩同学,她原专业为生物医学工程,现专业为清华电子信息工程。她向大家讲了自己的复习计划:大三(3,4月份)复习专业课,看清华大学任勇老师的课件,暑假在家复习英语、数学(效率比在学校时低一些),背英语单词,复习数学全书至少两遍,看政治考试大纲,重点做选择题,大题在考试前半个月看押题卷。
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的魏舒舒同学,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微电子系。她说因为当初自己不确定保研或者考研,所以考前一个学期开始准备复习。同时她劝同学们早作打算,不要太过仓促,要敢于放手一搏并坚持梦想,享受复习时的过程。
本科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的陈继强同学则认为学习时要追求广度,不要满足于现在的环境,不要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人,要把目光放的长远,觉得自己渺小才有上升的力量。有人可以在本科时期就找到自己以后要走的路,毕业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这条路,如果觉得自己目前的状态还不理想或者没有找到自己的路,就可以考研,研究生时期不同于本科,会让人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同时也告诫同学们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考研上,学会分散少部分精力放到其他目标上。
本科就读于我校的曹慧文同学最后一个发言,他向大家介绍了考研流程,国家分数线,专业类别,如何在考研时选导师。他说不能局限于自我,要不断发展自己。信息科大也有很多通信专业的学长学姐在华为,大唐移动,中兴等公司工作,说明我们学校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曹慧文向大家介绍经验时说考研时要合理安排时间,适当放松,劳逸结合,考研时更注重数学,读研的学校要定最高的目标,做十分的努力,最后量身抉择。大学更重要的不是课本上的学习,而是多出去走走,实践比课本上学到的更多。
四位清华大学研究生经验介绍结束后,进入到提问环节,在场学生向四位学姐学长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如清华的录取线,参加各种竞赛对考研的帮助,复试会不会被淘汰,如何找导师,高考的分数低或者省份不同对考研有无影响等问题,学长们都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在这之前,可能很多人考研为了增加自己的筹码,有人为了拿到学位证找一个更好的工作,还有人只是盲目的跟从大众。听了这次讲座后,大家都受益颇多,有的同学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考研,有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透彻的目标与思考,还有人坚定了毕业直接工作的决心,大家都提高了自己的眼界而不是局限于自己周围的“小圈子”。不管以后从事什么工作,现在更重要的是充实自己,活在当下,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之不懈努力奋斗才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