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基聚力
铸魂育人
赋能成长
提效增能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4月1日,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学华带队,组织其主讲课程《移动通信网络与系统》全体研究生前往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基地开展“移动课堂”实践教学。通过实地参观四大板块展区、沉浸式体验四个前沿实验室、与一线技术专家展开深度交流,为同学们构建了“理论研习+技术实践+产业认知”三位一体的成长平台。通过重塑教学场景,打破课堂边界,不仅让研究生们零距离触摸行业前沿技术,更展现了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上的持续探索。
内容丰富 覆盖广泛
数智交互,技术创新。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基地展示中心通过内容定制化、虚实多元化、体验科技化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移动勇担行业创新责任,坚持以创新驱动自身转型、引领产业发展的生动故事,让同学们体悟到了身为通信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体验科创实力,感受无限魅力。在连接展区,同学们体验了沉浸通信带来的新改变,感受了裸眼3D通话带来的震撼视觉感受,并在6G展区体验了众多新兴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与突破性成果。在算力展区,同学们零距离观察到了智能算力集装箱的架构,并了解到中国移动通过建设算力网络,将碎片化分布的算力利用起来,让社会各界能够更高效、边界的享受“算龙头”服务。在能力展区,同学们体验了中国移动九天人工智能大模型,看到了中国移动坚定发挥“主攻、兜底、备份”作用的央企担当。在业务展区,同学们了解到了中国移动与各大企业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联合创新的重要成果,并体验了体感陪练、智创彩铃等项目,感受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走进一线 聚焦前沿
在深度体验展厅后,同学们探访了移动信息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双碳、算力网络、6G和终端四个前沿实验室。在实验室专家的讲解下,同学们深度了解信息能量融合创新科学实验装置,了解信息通信能源“发-转-储-配-用”全环节,近距离看到了空芯光纤的结构设计,走进了毫米波暗室,深入了解了暗室精巧的设计思路,触摸到了6G终端原型小车,一次又一次的感受着移动信息领域的科技“脉搏”。
6G实验室的技术专家表示,“‘6G通感算智融合研发试验装置’是将通感算智、天地一体深度融合的试验装置,具有基础能力强、扩展能力强、开放能力强三大技术优势。当前,我们正在进行产学研用的协同攻关,系统的推进6G的研发,欢迎在相关领域研究的同学与我们多多交流!”通过参观实验室,同学们纷纷表示深刻的感受到了当前移动信息产业前沿创新成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及重要作用。
学思践悟 知行并进
本次参观让我看到了我所研究的方向在实际的应用,让我更坚定研究方向,未来希望将理论探索与工程实践结合,在6G的“通感算”框架下,挖掘NOMA与流态天线的协同潜力,同时激励了我在未来的科研生活中应脚踏实地,创新前行,用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我国的通信行业添砖加瓦!
--信通研2401 杨滨帆
作为RIS技术研究者,此次探访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基地让我深受触动。在5G-A/6G园区,首次亲眼见到可重构智能表面实物演示,其波束调控精度与场景适应能力令人震撼。与技术专家交流中得知,当前RIS研究正面临两大核心挑战。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直面碰撞,让我更深刻认识到突破技术瓶颈的责任,坚定了深耕RIS基础理论、助力6G创新应用的学术志向。
--信通研2401 耿贺
探访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让我深切感受到通信龙头企业的科技硬实力。协同创新展厅内,‘数字瀑布’与窗外绿植交相辉映,生动诠释着技术与生态的共生理念。在6G实验室,RIS技术实物的创新应用让我直面科研挑战,更激发了我的研究灵感。作为通信领域的一名研究生,我愿以专业探索融入时代浪潮,为推动中国通信技术迈向新高度贡献一份力量。
--信通研2401 戴雨霏
走出传统课堂,做好理论与实践结合。今日我有幸参观了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基地,收获颇丰。实验室围绕“通感融合”核心问题展开的创新实践,与我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此次参观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让我坚定了投身通信感知融合研究的决心。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学习、探索,为通信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通研2401郭珊珊
在此次课程特别安排的实践中,我有幸参观了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基地,开启了这场沉浸式科技研学。专家团队的深度讲解,让5G/6G技术架构在展厅中具象呈现,AI换脸技术的神奇体验,直观展现了智能算法的强大魅力。这次“移动课堂”不仅打开专业新视界,更让我明晰了未来研究方向。我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深化通感融合理论研究,努力在6G技术创新中贡献青年力量。
--信通研2401 王丽娟
图: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 张越
文: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 张越
责编:孙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