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智慧网络与信息处理”这一特色,为智慧网络系统及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制造和应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掌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和终身学习能力,胜任本专业的相关工作,并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素养。
2.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体现我校信息特色的主要本科专业之一,2005年被认定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2007年获批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点,2008年获批北京市特色建设专业点,2016入选北京市教委“双培计划”,与北京邮电大学以“3+1”方式合作培养本科生。2019年加入市教委“外培计划”,与美国奥克兰大学以“1+2+1”方式合作培养本科生(可获双学位),2020完成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校考查。
(1) 教育目标
以电子信息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信号和信息处理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应用平台,以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智能硬件等领域为应用目标,着重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2) 师资队伍
教学育人团队在2008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荣誉。本专业共有教师24名,其中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市青年拔尖人才1名,市优秀共产党员2名,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2名,首都市民学习之星1名,校优秀主讲教师2名,校教学新星3名,学科竞赛优秀辅导教师6名。
(3) 培养质量
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17项,省部级奖励35项,其中包含许多极具含金量的国际、国家比赛,如: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邀请赛、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极具含金量的比赛等。
3. 主干课程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通信网络、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嵌入式信息系统、信息论与编码、数字图像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雷达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电路分析、智能硬件系统开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开发、云计算与虚拟化等。
4. 就业前景
近三年,毕业生平均考研率为20%,其中2018年毕业生考研率为30.9%,考研率+出国率为35.46%。近年考研较为集中的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近年出国较为集中的高校有: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本分校、美国奥克兰大学、中瑞典大学等。就业单位主要有:联通、移动、华为、中兴等运营商厂商,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航天、海洋、电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软硬件研发、产品设计、设备运维、项目管理等工作。